一切都該結束。————題記
是的,中國社會,連著最為復雜的人群。麻木者認為它的腳步在每一個陰影堆里開花,在每一雙眼睛里結果,歌頌著光榮以及在虛偽面前拔地而起的思想。他們便靠著這些近似病態(tài)的瘋狂根系,貪婪而跋扈地吮吸著早已不知如何牢騷的養(yǎng)分。
中國永遠不會出現梵高,我敢斷言。梵高的誕生靠得不是教條,而是以近乎沉默的方式涅槃在想象的火焰里,在高大的向日葵中變得抽象,沖動,永恒,繼而去擁抱那熾熱的太陽。而我看到的僅僅是一個考爾菲德的世界,沒有一望無際的綠油油麥田,只有無邊無垠的荒蕪沙漠。滾滾沙塵鋪面而來,讓人無法喘息。
想起魯迅的作品,是那么的觸及現實,他筆下的中國人往往具有兩面性:一方面,他們有我們感到陌生的性格,情緒,行為;另一方面,他們又在某種程度上遷就著我們的思維習慣。原本不甚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只是墨守成規(guī)地背誦著:文章表現了魯迅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探尋和揭示,對人世和人性的將來的殷切希望。殊不知先生的本意是要鼓舞后來者去做更沉重,更堅決,更徹底的堅韌斗爭,當然也包括我們。如果我們一味的遷就社會的固有習慣,那我們遲早會在恐懼迷惘中逐漸腐爛發(fā)毒。
也許有人會說:“精神上的孤獨可以用創(chuàng)造來安慰。譬如上帝已死的尼采,譬如向日葵般熾熱的凡高……”可這是違背常情和常識的,我們不是天才,我們只是生活在蕓蕓塵世的凡人,我們所擁有的不是GODWORD,而是一個支離破碎,如同謊言般漫漶的人際關系。任時間遷逝,只有隕落的人心永不凋謝。在所有人都可以信手捏造,杜撰一個離奇故事的今天,信任缺失早已深深地扎根在漫長陰翳的潛意識之中,蛻變?yōu)橐粭l難以割除的闌尾,并不是政府簡單頒發(fā)幾條法令的強權所能根治的。要知道在這片被夢想出賣的土地上,錯綜關系而膨脹出的厚黑代表的也是一種強權,一種深入人心根深蒂固的強權。用強權制服強權,多么蒼白無力的美好愿望。
看過兄弟連么?哈里說戰(zhàn)爭是一次煉獄,而社會卻又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根據公里等量代換,我們是否可以這么說,社會就是煉獄。此時,任何明晰透徹的哲學也改變不了已造成的既定傷害,無論你如何超脫,如何越過尊嚴的障礙。所身受的仍要身受。故而結局往往是悲戚的——肉體,精神的雙重崩潰。
我們并不頹廢,只是懷念。這種懷念出自我們對社會的理解和質疑。質疑其實本不是大多數人得選擇舉動。也許質疑本身就是一種遺憾。遺憾的是我們在盲目攀比一切的同時喪失了那一種強烈的理想追求與生活目標。
終于,一切,GAME OVER。
原創(chuàng):陽光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