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桃李愁風(fēng)雨,春在溪頭薺菜花”。春暖花開,提著小籃挖薺菜,是很富于詩意的,可在我的記憶中,挖野菜遠不像有些作家書中寫的那么浪漫。小小年紀,挎一只小籃,拿一把斜刀,在田野里尋尋覓覓,向陽處的薺菜長得肥大,背風(fēng)處的薺菜長得修長,一蹲一起,一兩個小時下來,也只能挑上半斤一斤的。在那溫飽沒有保障的漫長歲月里,野菜是最容易得到的糧食替代品。哪像現(xiàn)在的人們在食膩了肥葷厚味后,想著法吃點清淡、新鮮的如薺菜之類的食品,來調(diào)換自己的胃口。
薺菜又叫護生草、枕頭草、清明草等,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屬十字花科。“三月三,薺菜賽靈丹?!彼j菜的營養(yǎng)十分豐富,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脂肪、糖、鈣、胡蘿卜素、多種維生素,其中鈣的含量超過了其它各種蔬菜甚至豆腐的含量。明代太倉人王世懋在《瓜蔬疏》中說:“百草中可食者最多,薺菜、枸杞苗、五加芽,草中之美品。”
薺菜由于多纖維素,一般很少單獨成菜,需和其它菜肴配在一起,做成的菜肴才更加美味。如薺菜豆腐羹、薺菜拌香干、薺菜炒雞片、薺菜肉絲湯、薺菜銀魚羹、薺菜春筍炒年糕。薺菜入菜,不但味美,而且清香溢出,色彩鮮明。
我喜歡吃妻子燒的薺菜豆腐羹。妻子先把薺菜切成碎末、豆腐切成小塊,然后在鍋里燒水,水一開放入黃酒和姜絲,再放入豆腐,蓋上鍋蓋。剛沸時放入薺菜,勾芡,加鹽,等燒開就起鍋倒入湯碗,澆一點香油,撒一點白胡椒粉,舀一勺吃,稠稠的、軟軟的、香香的、鮮鮮的,不肯離桌。
薺菜最妙的是做成薺菜肉糜餛飩,那滋味比起別的餛飩,更加讓人惦念神往。詠過“時繞麥田求野薺,強為僧舍煮山羹”的蘇東坡,發(fā)明了一種薺菜和米煮的粥,他認為美極了?!侗静菥V目》也記錄“薺菜粥,明目利肝”。
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贊美薺菜的詩句。《詩經(jīng)邶風(fēng)谷風(fēng)》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宴爾新婚,如兄如弟”的句子,把薺菜比喻為甜蜜生活。晉人夏侯湛《薺賦》:“鉆重冰而挺茂,蒙嚴霜以發(fā)鮮。薺精氣于牧冬,均貞固乎松竹?!辟澝懒怂j菜堅韌的品性。南宋詩人、美食家陸游寫下了《食薺十韻》詩,把自己喜嗜薺菜的心情作了傳神的描繪,更有趣的他見到了薺菜“日日思歸飽蕨薇,春來薺美忽忘歸?!边B思歸的念頭也能忘卻。就是落魄充軍的高力士,也寫下《感巫州薺菜》詩:“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采。夏夷雖有殊,氣味卻不改?!?/p>
薺菜的生命力極其旺盛頑強,田野路邊、庭院磚縫、溪邊石隙,凡是有泥土的地方,就有它執(zhí)著的生存。清人王鴻漸在《野菜譜》中記述了六種薺菜的品性:江薺,生臘月,生熟皆可用,花時不可食,但可作羹;窩螺薺,生水邊,正月、二月采之,熟食;倒灌薺,生旱田,上無雨露下有泉,熟食,亦可作羹;蒿菜薺,正、二、三月采之,葉可食;掃帚薺,春采,熟食;碎米薺,三月采,只可作羹。
如今生活富裕了,不愁吃不愁穿,但每到春天,我來到郊外踏青,望著田野中小薺菜,腦海中總會浮現(xiàn)許多聯(lián)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