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而是輕靈的小溪,忽而是湍急的河流,一會又變成洶涌的波濤。一個簡單的劃奏,演奏出了千姿百態(tài)的流水韻味。3月16日上午,記者來到市青少年活動中心采訪,看到季菁老師正在課堂上指導學生練習古箏曲《高山流水》。
10多年來,季菁靜心揣摩古箏曲的意境,持續(xù)創(chuàng)新古箏教學方式,用心輔導學生和茉莉花古箏藝術(shù)團參加各級各類演出和比賽活動。她的學生在全國、省、蘇州獲得獎項多達18人次,她帶領的古箏藝術(shù)團獲得各級獎項4個,她個人獲得了全國優(yōu)秀園丁獎以及各類優(yōu)秀輔導教師獎。
“破琴”奏出佳音
受外公影響,季菁自幼喜愛音樂,并學習了多種樂器的演奏方法。
進入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工作后,季菁參加了中國民族管弦樂協(xié)會組織的第三屆全國古箏師資進修班培訓,進而師從上海音樂學院古箏專業(yè)教師蔣文君、張樂和中央音樂學院趙一等老師,穩(wěn)步提升演奏技藝。
“破琴能彈出這么美妙的音樂,基本功真到家?!痹谔K州園區(qū)的一次師生匯演活動中,因籌備倉促,主辦方臨時提供了一臺琴弦沒有彈性、共鳴效果不佳的古箏。憑著深入的意境體悟和嫻熟的演奏技藝,季菁演奏的《高山流水》受到了臺下觀眾和與會行家的一致好評。
“一題多解”教學
去年8月27日,季菁所帶的學生唐子萱、陳逸鈴在推新人比賽北京總決賽中分別獲得古箏兒童組、少兒組“十佳選手”獎。
為了教好學生,季菁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心血。針對初學者雙手不協(xié)調(diào),缺少演奏旋律的情況,她廣泛查閱資料,制定了左手訓練計劃,撰寫的論文《論左手在古箏演奏中的重要性及其訓練》獲得全國教學論文比賽一等獎。針對低齡學生學習注意力集中時間短、興趣不長久的特點,她引進了數(shù)學教學中的“一題多解”技巧,引導學生用多個技法來演奏同一支曲目。
在上好大課的同時,季菁用業(yè)余時間義務輔導學生。在她的悉心輔導下,7歲的唐子萱不僅獲得第十九屆江蘇省“朝霞工程”未成年人才藝大賽活動江蘇賽區(qū)古箏兒童組“十佳選手”獎,而且在北京總決賽中摘取古箏兒童組“十佳選手”獎。
世博會上顯身手
鳳鳴啾啾,蛟龍勁舞,臺下叫好聲一片。2010年7月,作為“中國太倉江南絲竹專場”節(jié)目之一,茉莉花古箏藝術(shù)團的古箏與武術(shù)《龍飛鳳舞》在上海世博會浦西園區(qū)的綠地博覽廣場火爆演出,吸引了眾多中外游客駐足觀瞧。
組織一群少兒排演好這個節(jié)目,作為這支團隊負責人的季菁吃足了苦頭。她常常是一邊解說引導、一邊親自示范,糾正每個未到位動作,組織團員們反復排練。演出前,她調(diào)好8臺古箏的每一根琴弦。
對于每一次演出,季菁都是精心組織。重新組建不到8年,茉莉花古箏藝術(shù)團參加各種演出20多場,獲得第九屆“世紀之星全國青少年兒童藝術(shù)教育成果展”器樂類銀獎等4個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