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莊 超 文 / 圖
張月珠今年63歲,是瀏河鎮(zhèn)河北社區(qū)河西街村民小組長,雖然是個不起眼的職務,她卻用自己的熱心和愛心,為大家伙謀福利,做實事,深得群眾信賴?!按蠹疫x我當村民小組長,我就要當好這個角色,就得做個熱心人?!?nbsp;張月珠這樣對記者說。
將心比心 用真情打動動遷戶
河西街所處的位置在瀏河古鎮(zhèn),是近兩年來改造的重點地區(qū),涉及30多家拆遷戶。如何動員他們順利拆遷,是她這個小組長面臨的巨大壓力。
她走到拆遷戶家中去,每天跟他們聊家常,耐心地介紹古鎮(zhèn)改造政策,把古鎮(zhèn)改造的長遠利好分析給鄉(xiāng)親們聽,不厭其煩地動員大家早日完成拆遷工作。
“她動員大家拆遷,真的耐得煩,硬是靠耐心一點點贏得大家理解?!睂τ趶堅轮椋用裨S阿姨說:“我家的兄弟姐妹多,張月珠對每家的意見都認真聽取,每天都花三四個小時跟我們算細賬、講道理。” 居民黃老伯也告訴記者,張月珠任何時候都是笑容滿面、親切隨和,在她的耐心勸解和關心下,他家率先響應政策號召,分到了新房。拿到電梯花園新房的鑰匙,滿心歡喜的黃老伯馬上就打電話給張月珠報喜。
拆遷戶陳先生抵觸情緒最大,張月珠每天從晚8時一直等到深夜,守在他家門口做勸服工作。有一次,陳先生看到張月珠,準備一腳油門開車就走,張月珠平靜地站到車前,和他和顏悅色談心,還發(fā)動陳先生的親戚一同耐心勸服,用誠意替代了強拆。還有一戶人家在古鎮(zhèn)上住了40多年,對古鎮(zhèn)充滿了感情,遲遲不愿離開。張月珠就天天到處跑,幫助他們尋找環(huán)境相似、條件比較好的房屋,最終找到了一處90多平方米的房子,全家都感到十分開心,很快就簽完了拆遷手續(xù)。
“在拆遷工作中,要用真情去感化大家?!?nbsp;談起這方面的感受,張月珠說,首先要深入拆遷戶,了解他們內(nèi)心真實的想法,了解他們不簽訂協(xié)議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其次要講究與拆遷戶的談話藝術,做到以情感人。
在與拆遷戶談話的過程中,思想上要克服欺貧愛富,感情上要克服厚此薄彼,工作上要克服趨利避害等不良傾向。當拆遷戶對辦事人員有偏見或有抵觸情緒時,產(chǎn)生了排斥心理,就不會配合做好工作,重復去做工作不會有好的效果。如果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可以借用外圍的關系來做工作,比如,通過拆遷人親朋好友、信任的同事、社區(qū)干部以及德高望重的老領導等來做他們的思想工作,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是由于張月珠思想工作做到了位,保證了小組30多家按時順利完成了拆遷安置任務。
換位思考 當外來人員的貼心人
由于河西街緊鄰繁華地區(qū),人流、物流量大,轄區(qū)暫住人口呈現(xiàn)兩個特點:一是私房出租戶多,租住的外來人員較為復雜;二是飯店、美容美發(fā)店、旅館等場所中外來人員較多,變動大。怎樣讓外來人員在這里和諧生活,成為張月珠每天要思考的問題。
“能看一下你的暫住證或者身份證嗎?”這是近日上午,張月珠查看出租房的場景。原來,張月珠正在對一些居民戶反應比較大的群租房進行重點排查,對所住人員進行教育,并讓他們及時到派出所辦理暫住證。
也許在很多人的眼里,張月珠是個“小人物”。但許多外來人員卻把這位“小人物”看成了自己的貼心人。去年一年,她通過工作,化解十幾起矛盾,贏得了群眾贊譽。
小組中有60多戶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員在這里居住、生活,如何對外來人口一個不漏地登記?張月珠摸索出了一套工作方法。她利用早晨上班前和中午休息的兩個時間段,挨家挨戶詢問,從晾曬的衣服來辨別是否有外來人員入住。附近一個工地工程量大,施工單位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力,為了有效掌握外來人員的基本情況,張月珠找到了工程公司的項目經(jīng)理,上門了解該工地每個月的外來人員情況。
有一件事讓安徽籍外來人員小王記憶猶新。當時,他騎摩托車沒戴安全帽,被張月珠看到了,便拉著他的手說:“千萬別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老婆、孩子來這里都要你養(yǎng)活。聽完她的話,小王很慚愧,覺得心里熱乎乎的,連忙表示下次一定改正?!?/p>
面對居民們的稱贊,張月珠說:“來者都是客,讓每個外來人員都能融入新的環(huán)境、安居樂業(yè),維護社區(qū)安定,這是我的職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