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王 俊
7年前,蔣萌第一次站到市特殊教育學校的講臺上,面對一群有智力障礙的學生時,心里充塞的除了有作為新手難以避免的一絲緊張外,還有幾分不自信這些折翼的小天使,自己能帶好嗎?
沒過多久,蔣萌就感受到了其中的難處。比如,一道簡簡單單的數(shù)學題,普通孩子10分鐘就學會了,她卻得教上十幾天;有的學生患有語言障礙,正常孩子1歲就會喊“媽媽”,她可能得對著學生重復一整年。
由于智障孩子的自理能力普遍較差,蔣萌既是他們的老師,也是他們的媽媽。
有一次,一個學生在教室里失禁,異味老遠就能聞到。當時,還沒結婚的蔣萌,不聲不響地將穢物清理掉,并幫孩子清洗干凈,然后繼續(xù)上課。
有一次,一個學生挑食,哭鬧著不吃飯。蔣萌顧不上自己先吃幾口墊肚子,而是親手喂這個學生,一口又一口。
還有一次,一個學生生病趴在食堂桌子上,焦急的蔣萌一邊打電話通知學生家長,一邊用盡力氣把學生從食堂背到教室,貼心陪伴,直到家長來接。
蔣萌記得的“有一次”很多,忘掉的“有一次”更多。面對智障孩子的“學習難”和“生活難”,她沒有退卻,而是以加倍的耐心和愛心,去培育他們。正如她寫給學生的一首詩那樣:“如果你是一朵小花,那么我一定是一位園丁,希望你在我的呵護下慢慢綻放,不著急;如果你是一片草地,那么我一定是一場春雨,希望你在我的撫摸下煥發(fā)出整個春天的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是7年來,我著重向學生灌輸?shù)囊粋€道理,我要讓這些單純的孩子心懷堅定,快樂生活。”蔣萌說。
她作為子課題組長參加的省級科研項目獲得了江蘇省科研成果二等獎;作為作者之一出版的專著《培智學校“走班制”教學的實踐研究》,被列為“特教教師十大必讀書目”之一;獲得過“太倉市中小學教師把握學科能力競賽”一等獎、二等獎,“蘇州市中小學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競賽”三等獎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