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稿:新京報
■ 社論
推動機關事業(yè)單位財政和人事信息全面公開,讓掩藏在檔案袋里的“吃空餉”者“見光死”。
5月3日,浙江省永康市公示192名因各種原因“在編不在崗”的機關事業(yè)單位工作人員。據通報,請假時間在20年以上的有3人;請假時間10年~20年的,有8人。此外,還發(fā)現多人接受刑事處罰后照領工資或生活費(《廣州日報》)5月4日)。
“吃空餉”吃的是納稅人的血汗,損害的是社會的公平正義,危害不容小覷。此前,各地雖見一些對“吃空餉”的查處,但是,這種查處要么是因輿論曝光被動而為,要么查處只限于機關內部,不對外界公開,像浙江省永康市這樣,主動掀起“吃空餉”查處風暴,并將“吃空餉”人員真實姓名全部在媒體曝光的,實為罕見。
當下,“吃空餉”之所以會成為頑疾,一些地方官員的寬縱是重要因素?!俺钥震A”的責任人看上去多為一些基層官員和公務人員,但其背后,往往有一些更高職位的官員的默許和關照,甚至許多“吃空餉”者,就是這些官員的親戚和子女。由此可見,這是一個錯綜復雜的利益網絡,想要撼動,并非易事。此次永康市政府敢于破除阻力,自揭家丑,真是難能可貴。
治理“吃空餉”,一方面,需要有更多地方和永康一樣,拿出刮骨療毒的魄力和勇氣,另一方面,也要從制度上找原因,鏟除滋生“吃空餉”的土壤。
可以看到,吃空餉現象之所以存在,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編制的不透明。在我們目前不少政府機關或事業(yè)單位中,一個單位核定的編制情況,哪個人占編,哪個人不占編,哪個人占何種性質編制,不同編制人員的工資領取情況……這些除主管領導和人事部門之外,即使是本單位的大多數人也被蒙在鼓里,至于外人,更是無從了解。
編制情況不透明,多數人不知情,就給“吃空餉”制造了極佳條件。
試想一下,如果公職人員編制、崗位配備與職責、工資發(fā)放等情況,本單位的所有人都知道,公眾也一一知曉,那么在陽光之下,那些作假者豈敢為所欲為?可見,治理“吃空餉”,首先必須“曬編制”,推動機關事業(yè)單位財政和人事信息全面公開,讓公眾可以便捷地監(jiān)督官員權力和資源使用情況,如此,就能讓掩藏在檔案袋里的“吃空餉”者“見光死”。
實際上,永康此次治理 “吃空餉”之所以取得成功,公開正是其“法寶”之一。此前,永康當地曾對 “吃空餉”進行過內部的摸底和查處,但結果都不徹底。這次,當地要求各單位將自查結果填寫表格上報,然后在《永康日報》上公示,并在報紙上公布舉報電話,鼓勵公眾舉報。充分公示,引入公眾監(jiān)督,自然帶來了不一樣的結局。我們希望,永康能將“公開”的思維延續(xù)下去,通過進一步“曬編制”、“曬權力”,鞏固和擴大治理的成果。
治理“吃空餉”須“曬編制”,在“曬編制”的基礎上,如果再輔以“吃空餉”舉報制度,建立健全以及“吃空餉”追查和懲處制度,尤其強化對“吃空餉”責任人的刑事追究,何愁根治不了“吃空餉”這一頑癥。